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外科 (雷州524200) 程 文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顽固性尿失禁;治疗;缩泉汤
前列腺切除术后常并发尿失禁,但大部分经抗感染、解除下尿路梗阻及辅以增加膀胱颈和尿道张力药物治疗后症状会消除。我科自1987~1997年行前列腺切除术373例,其中有4例及外院手术后1例出现久治不愈顽固性尿失禁,后改服中药缩泉汤治愈,现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例病人年龄最小69岁,最大85岁,病史最长达1年6个月,最短8个月。症状:尿频,当有尿意时尿液即溢出.尿后伴有急迫感。
1.2 方法与结果
治疗经过:5例病人早期全经抗感染、下尿路扩张、置管引流等,期望逐步恢复逼尿肌收缩力,病人同时锻炼会阴部肌肉及辅以普鲁本辛、泌尿灵改善逼尿肌稳定性,麻黄碱、丙眯嗪来增强膀胱颈和尿道张力,但未能达效。遂改服中药,基本方药:乌药l0克、益智仁l5克、淮山药25克、水煎服,日l剂,分2次服。本组病例服药一周均收效,最短服药l5剂治愈,最长服药60剂治愈,随访1~3年无l例复发。
2 典型病例
例1 患者,男,76岁;1989年4月届夜尿增多2年8个月、排尿困难伴血尿4天入院;肛门指检前列腺肿大,B超示前列腺6.4cm×5.2cm太小。在硬外麻下经耻骨上行前列腺切除术,术中检查标本完整,无结节术后l4天拔导尿管,拔导尿管后病人出现尿失禁当时考虑置留尿时间长,膀胱颈受压迫产生水肿或并发炎症而致。嘱出院续服抗生素药物。出院后病人尿失禁持续1年2个月,每当一有尿意,尿液即溢出,至经常用塑料袭套着阴茎接尿。期间先后给予联合应用抗生素,普尔本辛,泌尿灵及麻黄素、丙眯嗪等药物治疗无效;磅胱镜检查考虑尿道粘连狭窄,行尿道扩张,置留引流管,嘱病人锻炼会阴部肌肉均告失败,改服中药缩泉汤,服药7剂后,当有尿意时能自取便盆接尿;续服l5剂,小便自能控制,停药观察不再出现症状。
例2 患者,男,72岁;1994年在外院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出现尿失禁,开始给予药物治疗及置留尿管并锻炼会阴部肌肉,未能奏效;给后尿道安置记忆金属支架管,不成功;又考虑是膀胱颈后唇过高给予膀胱颈后唇v型电切术,反复多种方法治疗都无收效。于1996年初来我院门诊,经问明病史及治疗经过后试用缩泉汤,服药l4剂症状明显改善,既有尿意又基本能控制排尿,连续服药二个月,未见复发,随访至今,已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尿液贮留和排泄虽在膀胱,但要依赖肾的气化。当肾气不能固摄时使尿失禁。按中医辨证施治,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的顽固性尿失禁试用缩泉汤,方中益智仁能温脾肾,缩小便;乌药温肾缩尿,入膀胱经;淮山药补肺肾;益智仁、乌药温肾理气、辅以淮山药健脾补肾,正如“肾阳虚,命火不生也,命门火衰,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又如张景岳说:“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以气虚而然,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上述5例顽固性尿失禁均为久病体虚,肾气不固老年者,同时受手术打击,虽然尿道通畅,终因固摄无权,肾与膀胱相表面,膀胱失于约束,而致尿失禁。应用本方,实足肾气驱散虚冷而达涩小便之功。
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尿失禁,常是因感染、梗阻或膀胱障碍引起,一般经抗感染、解除梗阻因素及辅助抗胆碱药物或平滑肌抑制剂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收到满意效果。至于无效者并且治疗时间超过一年,应考虑可能在切除前列腺时,损伤膜部尿道或尿生殖膈部的横纹肌,外括约肌收缩力不能维持与膀胱内压的平衡。缩泉汤方中乌药含有大量天台乌药酸与天台乌药醇,二者结台形成一种酯类,具有全部植物神经节和运动神经产生兴奋的作用,并能选择性作用于膀胱平滑肌,改变膀胱内压。益智仁含有甙类,是生产甾体激素的重要合成原料,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尿失禁部分原因是留置导尿管时问过长或尿管直径过大,尿道受压迫水肿或呈慢性炎症,方中乌药、益智仁配伍,既可改善膀胱平滑肌收缩功能,又能消除尿道因炎症引起梗阻;同时准山药含有大量尿囊素,提高膀胱腔内压敏感性,方中组合相得益彰。顽固性尿失禁又称真性尿失禁,行以手术治疗,给病人增加很大痛苦及经济上负担。本方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药源易于解决又经济,尤其是本组病例为老年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大多数病人体质差,其他并发症叉多,对手术耐受性差,所以本方法值得试用。
摘自:《九江医学》1998年第13卷第4期